期刊简介
本刊是以临床医学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。1997年先后荣获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(二等奖)、首届穗版期刊评比优秀期刊等称号
往期目录
-
1999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首页>广州医药杂志

- 杂志名称:广州医药杂志
- 主管单位:广州市卫生局
- 主办单位: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
- 国际刊号:1000-8535
- 国内刊号:44-1199/R
-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(97)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万方收录(中)
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恶性间皮瘤1例
荆荣舒;李慧杰;齐元富
关键词:中西医结合治疗, 恶性间皮瘤, 免疫组化, 患者,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, 明确诊断, 大网膜, 病理会诊, 医院, 胃窦, 术后, 山东省, 横结肠系膜, 淋巴结, 幽门, 清热解毒, 黏膜, 复查, 病情稳定, 慢性浅表性胃炎
摘要:患者男,57岁,2014年10月10日因“胃出血”至武警山东总队医院行胃镜检查示: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;2慢性浅表糜烂性胃炎;3胃窦、幽门外压性隆起原因待查(建议其他检查明确诊断)。胃镜病理诊断示:(胃窦)黏膜慢性炎;(十二指肠球部)黏膜慢性炎;HP (-)。10月8日糖类抗原 CA125示:28990 KU /L。2014年10月12日行上腹部强化 CT 示:1胃窦区肿块,具有肿瘤特点;2双肾多发小囊肿;3升结肠内容物密度较高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,遂于2014年10月14日取上片请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会诊,结果示:1胃窦后壁占位性病变,符合间质瘤 CT 表现;2符合双肾多发囊肿 CT 表现。复查 CA125示:54190 KU /L (2014-10-15)。后患者于2014年10月21日至山东省立医院行全麻下姑息性远端胃切除术(Roux-en-Y 吻合)。术中见黏膜下肿物起源于胃窦、幽门后壁,外生型生长,压迫幽门,造成幽门不全梗阻,胃内残留少量食物残渣。肿瘤大小约10×9 cm,形态不规则,质硬,向后侵犯横结肠系膜,与结肠中血管甚近。另于横结肠系膜、大网膜及数个种植性转移结节,大者约15 cm ×1 cm。术后病理示:胃下段肌层内腺癌两处,分别95×9×4 cm、4×35×3 cm,未侵透黏膜层及浆膜,不除外转移癌;两端切缘未查见癌;慢性浅表性胃炎;胃大弯、小弯旁淋巴结(0/5、0/4)未见癌;大网膜查见转移癌。免疫组化:CK7(+),CK19(+),CR (+),CDX-2(-), CK20(-),Villin (-),HER-2(-),CK5/6(-),MC (-), CK8/18(+),D2-40(-),CAM52(+),Dog-1(-),CK (+), Vimentin (-), CD34(-), Syn (-), CD10(-), TTF-1(-),CD117(-),Calponin (-),Ki-67约25%。术后复查 CA125:3554 KU /L (2014-12-13)。于2014年11月2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会诊,结果示:(胃)恶性间皮瘤,大网膜查见种植结节。免疫组化:CK7、CK19、CR、MC、 CAM52均为(+), CD117、 CD34、 Dog-1、CK20、 CDX-2、 CEA、 D2-40、 Villin、 TTF-1、 Syn 均为(-)。2014年11月28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病理会诊示:CK7、CK19、CR、CAM52均为(+),CD117、Dog-1、CK20、CDX-2、D2-40、TTF-1、CD34、WT-1、Syn、Hap-per-1均为(-),Ki-67约20%。2014年12月09日至北京协和医院病理会诊示:结合免疫组化及形态,可能为恶性间皮瘤,累及十二指肠及胃壁浆膜至肌层、大网膜;淋巴结未见转移性肿瘤。外院免疫组化:CK7(+),CK19(+++),CK20(-),CK (++),CK8/18(±),CAM52(+++),CEA (-),Vimentin (++),CK5/6(-),MC (+),CR (+++),WT-1(-),CD34(血管+),Ki-67约10%。外院特染:PAS (-)。终,患者明确诊断为:(胃)恶性间皮瘤。其后患者病情稳定,未行其他治疗。术后3月余,患者因胃部胀痛不适再次入院,复查胸部+全腹强化 CT 示:①结合病史,胃恶性间皮瘤术后,考虑腹膜、腹腔、肝脏及膈上淋巴结转移,腹水;②双下肺少许炎症;③左肾囊肿(2015-03-10)。复查 CA125示:15358KU /L (2015-03-04),结合术前、术后数值,考虑病情进展,遂行“培美曲塞+顺铂”方案化疗1周期,同时根据有关指南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止呕。本病属祖国医学“积证”范畴,中医辨证为“气虚痰结证”。遂予中药消积散结方加减,以达行气散结、清热解毒之效,整方如下:陈皮12 g,白术15 g,清半夏12 g,党参9 g,郁李仁30 g ,火麻仁30 g,酒大黄12 g,竹茹12 g,枳实12 g ,黄连12 g,蒲公英18 g,厚朴12 g,砂仁12 g,玫瑰花12 g,木香12 g,醋莪术9 g,茯苓12 g,当归12 g,生甘草3 g,水煎服,日一剂。以香砂六君子汤合二陈汤,并配伍清热解毒散结之品。患者经治疗后,病情稳定,遂出院。后出院1个月随访,患者续服上方2周,纳一般,自觉胃脘部偶有胀满,余无明显不适。
友情链接